07-24 车行天下 超过:56000次关注
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原材料成本占据了非常高的比例因此其规模生产的成本下降效应不同于传统汽车行业依赖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技术的优化和设备的提升才能实现。例如在锂电池整体成本中占8%左右的铜箔采用4.5um、6um、 8um 锂电铜箔的单位用铜量分别为 0.47、0.62、0.83 kg/kWh。国内企业已经基本普及6um铜箔部分领先企业已经在批产4.5um铜箔的锂离子电池。与8um铜箔比较6um铜箔的用铜量可以下降接近20%4.5um铜箔的用铜量可以下降30%以上。
由于受到成本、安全性、上游原材供应的制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结构层面进行创新。在现有电池材料不变的基础上通过电池模组结构的优化实现能量密度的升高、安全可靠性的提升和成本下降的平衡。从传统的CTM(Cell to Module)模式转向JTM(Jelly Roll to Module)易于实现模组的标准化在实现工艺过程的简化和成本下降的同时也便于未来梯次利用提高电池的残余价值。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和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都可以看做CTP(Cell to Pack)的概念延伸能够增加体积利用率近20%同时减少40%零部件和提升50%生产效率。而下一代技术发展的方向CTC(Cell to Chassis)则是将电芯直接集成于汽车底盘可以显著降低车重提高结构效率。特斯拉就是计划采用“CTC+一体化压铸”方案实现车身减重10%电池体积减少10%单位电池成本下降70%续航提升15%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等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原创及转载分享内容目的在于传递、丰富读者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85127916@qq.com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