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技术迷雾到安全落地,智能辅助驾驶白皮书引领行业理性回归

07-10 车行天下 超过:20641次关注

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技术革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另一方面,安全与伦理的挑战也日益凸显。7月8日,中汽中心、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发布的《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如同一记警钟,提醒整个行业: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安全的底线。这份白皮书不仅梳理了智能辅助驾驶的现状与未来,更以安全为核心,为行业指明了健康发展的方向。

安全落地 智能辅助驾驶白皮书引领行业理性回归

白皮书的首要贡献在于揭示了当前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存在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阻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安全落地 智能辅助驾驶白皮书引领行业理性回归

首先,许多厂商热衷于用华丽的辞藻包装技术,却忽视了技术的实际落地能力。例如,将需要固定路线学习的“记忆泊车”宣传为“任意车位到车位”的自由体验;将云端算力临时调用吹嘘为“稳定算力储备”;甚至将基础的车道居中巡航(LCC)与高级领航辅助(NCA)混为一谈。这种概念炒作的背后,是技术沉淀的不足。当激光雷达沦为配置表的装饰品,当大模型成为开源代码的“套壳”,消费者的实际体验与宣传承诺之间形成了巨大落差。这种虚假繁荣不仅损害了用户信任,也透支了行业的公信力。]

安全落地 智能辅助驾驶白皮书引领行业理性回归

其次,技术的终极目标应是保障安全,而非单纯追求“炫技”。然而,部分厂商却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功能置于安全之上。例如,自动紧急转向(AES)的优先级被错误地置于自动紧急制动(AEB)之前,导致车辆频繁执行高风险操作,如“连续变道避险”。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让速不让道”的交通规则,还将驾乘人员置于二次事故的危险之中。安全逻辑的颠倒,暴露了部分企业在价值观上的偏差,将避险技术异化为营销工具,而非守护生命的基石。

白皮书提出了“五维安全”体系,即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的安全防护。这一体系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环环相扣的完整架构。全时速覆盖从低速拥堵到高速行驶的全场景;全方向实现360°无死角防护;全目标精准识别异形障碍物;全天候适应极端天气与复杂环境;全场景无缝衔接手动驾驶与辅助驾驶。任何一维的缺失都会导致防护体系的漏洞。华为ADS凭借这一体系,实现了超过200万次成功避险,证明了安全价值观与技术实力的深度融合。

安全落地 智能辅助驾驶白皮书引领行业理性回归

另外,白皮书还对L3级自动驾驶的炒作现象进行了冷静分析。当前,许多厂商将“获得L3试点认证”作为宣传噱头,但实际上,这些车型只能在限定路段、限定条件下进行测试,远未达到民用落地的标准。L3级自动驾驶的核心在于安全冗余设计,包括计算、感知、制动、转向等关键系统的多重备份,以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障安全。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正是按照这一架构设计,实现了8重安全冗余。这种冗余设计不仅是技术门槛,更是对生命负责的体现。

这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白皮书不仅是一份技术报告,更是一次行业的深刻反思。它呼吁整个行业回归“技术以人为本”的初心,将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在智能辅助驾驶成为国家“新质生产力”代表的背景下,唯有以安全为核心,用扎实的技术进步替代浮躁的营销竞赛,才能真正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每一次方向盘后的托付,都是对生命的信任;每一次平安抵达的终点,都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最崇高的价值体现。未来,只有在安全的基石上,智能出行才能驶向更加光明的远方。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等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原创及转载分享内容目的在于传递、丰富读者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85127916@qq.com及时处理!

参团买车享特惠